心理专家:这3种教育方法,是破坏亲子关系的罪魁祸首,父母一定要避开

[复制链接]
查看606 | 回复1 |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期专家





官锐园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心理学系主任。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近20年,主要研究方向:共情与人际沟通、医院暴力与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大学生性心理与健康行为,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


我在大学教书,除了授课、做心理学研究外,也会做很多咨询,其中接触最多的就是大学生。他们学习很好,考进了名牌大学,其中不乏人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是,他们却出现了心理问题,比如抑郁、强迫、焦虑等。


深入了解后,我发现,这些“问题”学生和父母的关系不太好,甚至可以说很糟糕。有的和父母很疏离,千辛万苦从很远的地方考到北京,就是为了离父母远一点儿;有的和父母关系很紧张,甚至痛恨父母,几乎从来不打电话,寒暑假也不回家;有的还没毕业,就开始在北京找工作,不希望再回到父母身边……


其实,不只是大学生,不同学龄的心理出状况的学生和父母的关系都不容乐观,天天对着干、互不信任、斗智斗勇……出现这种现象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无关系。


01


破坏亲子关系的管教



我相信,看到这句话很多父母会觉得特别委屈,自己做了那么多,不就是为了孩子好吗?怎么还能把孩子和自己的关系搞得一团糟呢?


其实,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管教孩子是以破坏亲子关系为代价的。我们一起来看下最常见的破坏亲子关系的管教方式有哪些,这些方式又是如何破坏亲子关系的。


第一种类型是威逼式教育。


习惯利用父母的权威、成人的权利,简单粗暴地对孩子进行威逼利诱,以此达到管教孩子的目的,结果却毁了亲子间最基本的信任和爱。


用物质奖惩为诱饵,“你这次要是能考到年级前五名,咱们就去迪士尼玩儿;考不到的话,可就没了。”


用父母感情做砝码,“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和你爸离婚了,如今你这么不争气,对得起我吗?”


以自己的性命相要挟,“我就你这么一个孩子、一个依靠,如果你都不听我的话,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孩子能力强,也许能达到父母的要求,表面上对父母也很顺从,但长久来看,却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因为一直在满足父母的需求,孩子总是担心不能让别人满意,有一点做得不好,就会特别自责,陷入抑郁、自我攻击。以前小,离不开父母,长大后有了能力,就开始想要逃离父母,比如移居异国他乡,和父母关系淡漠,彻底断联,等等。


事实上,能在威逼利诱中达成父母要求的并不多,大部分孩子是无法达到的。怎么办呢?在学习中找不到优越感,就会在其他方面寻求。比如玩儿游戏,跟同学出去玩,等等,总之就是不学习。


越是这样,父母就越生气,开始对孩子围追堵截,不许交朋友,不许玩儿游戏,不许……双方形成强烈的对抗,亲子关系愈发紧张,甚至很多孩子因此就不上学了,让父母彻底崩溃。


还有的孩子则完美复制了父母的威逼利诱。父母许诺考好了可以玩儿游戏,孩子就要求必须先玩儿游戏才肯好好学习;父母以死相逼,孩子也效仿,要么生很严重的病,要么闹自杀,亲子间没了信任与爱,变成了交换和威胁。







第二种类型是包办教育。


不惜找各种资源,把孩子送到不适合或超过他能力的地方,比如重点班或重点学校。父母本意是帮孩子,但孩子却未必领情,彼此都觉得很委屈。


这种教育方式的结局大多会事与愿违。父母花很多钱,费很多力,就是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甚至觉得考进清华北大才对得起自己。


可是,孩子本来能力就达不到,到了高手如云或不适合的地方落差更大,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学习更是雪上加霜。


多重压力下,孩子根本无法满足父母无限加码的高期待。父母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孩子则觉得父母不理解也不关心自己。


其实,背后有很多被忽略的东西。表面上看,父母这么做是在替孩子承担,但这种承担本身也在告诉孩子:你不行,你很差,你必须得靠我。这类父母常常一边给孩子寻找资源,一边又天天说孩子这不行那不行。


父母对孩子不满意,孩子也未必觉得父母有多好。他会认为,你说我不好,其实你更差,因为你做的压根就不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而且还是用了别的方法,你凭什么说我呀?所以,父母为他做的事,孩子不一定领情。


有一个被这样对待的孩子,对父母非常不客气,经常指使父母干这干那,而且都是命令式的。他还经常把父母怼得直跳脚,因为成绩跟不上,父母常以担心未来鞭策他,他回怼:“你们不是很厉害吗,我用得着担心这个?”


父母承担越多,孩子就越难成长。父母帮孩子逃避了本该承受的挫折,剥夺了孩子展现自我的机会。本来学习不好,应该自己承担后果,比如只能去不太好的学校,或者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去好学校。


但是,父母制造了一个假象,即不用努力,也能去好学校。于是,孩子凡事不关己,万事找父母:学习跟不上,找父母;不合群,找父母;犯了错,找父母……


如此依赖父母,孩子会感恩吗?不会,相反,他最痛恨的恰恰是父母。依赖父母是因为被迫失去了能力,但并不代表接纳自己的无能,没有人喜欢无能感。所以,依赖越深,孩子就越觉得自己无能,也就越恨父母。


他会觉得,你不是有能力吗,能把我送到这么好的地方,为什么让我过得这么不开心?我这么无能,都是拜你所赐,你要承担一切后果。







第三种类型是跳级式教育。


无视甚至根本就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盲目热衷于智力及各种能力的提前培养,期待孩子越级生长,破坏了原本的成长节奏,也破坏了亲子关系。


以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为例,我们一起来看下父母是如何破坏亲子关系的。


1.只关注能力培养,忽略孩子的生理和情感需求。有一名来访者告诉我,小时候他每天必须5点起床学习,经常不得不闭着眼去上学,妈妈就在后面跟着,说再困再累也要坚持。还告诉他,只要意志力坚定,一切困难都能克服。他觉得父母爱的根本不是他,而是他们心目中的顽强意志力。


2.告诉孩子,只有意志力坚强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父母才会喜欢,否则就不爱他了,甚至不要他了。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父母不爱自己、不要自己更让人恐惧的。


最终,孩子可能真的坚持下来了,但练出来的并非意志力,而是深深的恐惧感。一个时刻充满恐惧的孩子,又如何和父母真正亲密呢?


3.凭空制造困难,严重破坏孩子的安全感。一位家长为了锻炼孩子,带着年仅4岁的孩子徒步穿越沙漠,用4天走了74公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被要求不可以无理哭闹,绝对不能让大人抱,要靠自己的力量走完全程。孩子冲到终点后,家长泪流满面。可是,他是否关注了孩子的内心?


教育孩子,要以成长规律为指导,不是当下流行什么,也不是父母想要什么,而是孩子需要什么。当父母过多加入自己的期待,跳级要求和培养,必然导致失去亲子之间的亲密感和信任感,越努力越偏离。







02


父母和孩子最基本的关系是保护和支持



以上这些教育方式严重破坏了亲子关系,在我看来是非常得不偿失的。失去了亲子关系,也就失去了管教的资本。


事实上,大部分孩子一开始没有多么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好好学习、好好表现,是基于对父母的爱。他会觉得,爸爸妈妈在为我担心,我不要让他们担心,所以我要好好学习;爸爸妈妈喜欢我这样做,我做了他们很开心,我也开心,所以我愿意这么做。


父母和孩子的连接是以爱为中心的,父母爱孩子,愿意了解孩子,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爱父母,愿意为父母做些什么,也愿意在遇到问题时求助父母。


有人可能会说,亲子关系破坏就破坏了呗,只要成绩能提上去不就行了。但问题是,关系破坏以后,孩子的情绪就会出现问题,他的注意力会转移到跟父母对抗上。或讨好,或躲避,或对着干,又怎么会有精力健康成长、好好学习呢?要知道,每个人都有向上的本性,谁也不愿意自己很差很糟糕。


在咨询中,没有一个孩子说我其实不想好好学,都是说我也想好好学,但是父母给的压力让我特别害怕,特别紧张。只有当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接纳和爱,才会把注意力转向自己的发展。只有当亲子关系平稳了,孩子的学习动力才会慢慢提上来。







所以,管教孩子的基本前提是先建立好的亲子关系。那么,什么是好的亲子关系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更合适的说法应该是,父母和孩子最基本的关系应该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做父母是需要学习的,也学了很多理论和方法,这是特别值得点赞的。


但与此同时,我也注意到,父母学的越多压力越大,越学越不知道该怎么做父母,孩子也倍感压抑。因为理论和方法越多,我们越容易对这些东西形成依赖,也就越容易失了本心,忘了父母和孩子最基础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父母和孩子最基本的关系是保护和支持。保护孩子,顾名思义就是保护孩子的安全,不让孩子受到伤害。这里所说的保护,不光是孩子的人身安全,还包括他的自尊。


除了主动给予的保护外,父母还应该是孩子的安全基地,当孩子感觉到危险或遇到伤害时,可以来寻求保护。支持孩子,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生活需要的支持,比如衣食住行;一个是情感需求的支持,比如理解、尊重、信任、认可、欣赏等。


其实,在孩子小的时候,大部分父母都可以非常熟练且非常好地完成这两项任务。时刻守护着,生怕磕了碰了;孩子一哭,马上嘘寒问暖;孩子累了、伤了,也能够毫不犹豫地扑到父母怀里求安慰……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父母开始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甚至无所不用其极。这也导致父母忘记了最本职的两个任务。


没有办法保护孩子:有些学生严重抑郁,我问是否需要告知你的家人。结果,他明确告诉我,如果你告诉我的家人,我就会更糟糕。原本应该给孩子提供保护和安全感的家庭,反而成了引发和加剧孩子心理问题的来源。


没有办法支持孩子:咨询中,我能明显感觉到父母和孩子之间非常对立,彼此互不信任,有些孩子甚至觉得自己被父母物化了,“我做不好的话,就不是他们的孩子了。”“他们只要一个学习好的孩子,我这个人本身根本没有价值。”


我相信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父母不会对孩子提这么多要求,亲子关系也不会这么剑拔弩张。为什么孩子越大问题越突出呢?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知道他没能力,就能够更多地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责任。但是,等孩子渐渐长大的时候,父母的期待也会逐渐衍生,想让孩子实现自己的期待。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各个家庭又有各自面临的问题。







有的父母没有相关知识,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经常遇到一些来访者向父母反馈小时候他们的养育方式对自己的伤害,父母会说,是吗?我都不知道啊,还觉得挺好的呢。


有的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就有一些伤痛,但是没有处理过,比如上一代只会打骂,根本顾不上情感的沟通,出现了代际传递的问题,自然习得了长辈养育他的方式。


因为基因和个人机遇等原因,可能在他身上没有什么明显的问题,但到了孩子这儿就严重了。还有些父母本身个性有问题,比如抑郁、焦虑、强迫等,也会导致教育方式的偏执。


解决这些问题,最核心的方法是增加自查和学习。学习相关的教育知识,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进行系统学习,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自查原生家庭和个性,在进行自我疗愈的基础上,修正管教方式;自查中回归和守住初心,看看是否真正做到了对孩子的保护和支持,是否伤害到了亲子关系。


当然,保护亲子关系不意味着放弃原则,而是坚持原则时要懂得方式方法,不能以牺牲关系为代价。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


做父母是一场修行,愿每个人都能修好自己的功课。


来源:好妈好爸好孩子

一审:曹 磊

二审:李 津

三审:赵海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社会聚焦888 | 昨天 02: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子女一定要学会沟通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