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业的坑,创业者和投资人如何飞跃?| 钛资本合成生物组

[复制链接]
查看978 | 回复0 |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 | 钛资本研究院

在科技创业领域寻找投资机会,是许多投资者和创业者关注的焦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一领域涌现出大量的投资机会。不过,科技创业也难免遇到“坑”,机会的背后有无数挑战,创业者和投资人如何飞跃?

最近,钛资本投研社邀请金沙江联合润璞医疗基金管理合伙人汪晓燕进行分享,她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师从贺林院士),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化学学士,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MBA。曾任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拓展高级总监,曾在多家生物科技公司与投资机构任职,拥有13年生物医药领域投资经验。曾任金浦健康基金合伙人,参与基金的设立、募集,培养及带领投资团队进行投资和投后管理工作。过往投资信达生物、贝康医疗、天演药业、华大智造、盟科药业、Hyperfine、来凯医药、归创通桥、Blockade、长风药业、舶望制药、等60余个海内外生物医药项目,已有8家被投企业成功上市,1家并购退出。汪博士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细胞所任职技术平台主任5年。本期分享主持人是钛资本董事总经理方昕,负责合成生物、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投融资及并购。以下为分享内容:

创业者的“坑”



方昕:关于科学家创业,许多学校和科研院所对科学家职务、发明的相关规定不清晰,导致知识产权问题成为灰色地带,隐藏着巨大风险。在您看来,如何判断科学家的知识产权是否有价值、有效?

汪晓燕:我举个例子,上海交通大学有一些积极尝试,探索出一种“赋权+完成人实施”的转化新模式,在以往赋予“部分所有权”基础上更进一步,可以赋权科研团队“全部所有权”,将科研成果的所有权份额赋予给科研团队,剩余的份额归学校所有,学校再根据协议将剩余的份额转让给科研团队,即学校将科技成果的全部所有权赋予科研团队,团队可拿到科研成果的全部产权,并将其投入创业公司,因为产权的清晰,公司后续也可以通过吸引社会资本等融资方式谋求发展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另外的例子是,科研院所有时采用类似药企的license out模式,通过首付款和后续里程碑付款来处理知识产权,避免科研院所直接持股。

赋权动作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带来无穷后患。

评估知识产权的价值和有效性,这对投资人来说是一个挑战。投资人需要依赖专业律师的力量进行尽职调查,特别是那些科班出身、具有专业背景的律师,他们不仅需要了解知识产权,还需要从专业角度进行判断,协助投资人做出决策。尽管投资人可以基于自己的常识和经验进行初步判断,但最终的自由操作(FTO)分析还是要依靠律所的专业服务。

方昕:关于市场准入,晓燕博士以前投了很多生物医药的公司,所有的生物技术产品都面临着比较复杂的审批流程,耗时成本很高。您怎么看?

汪晓燕:过去药品审批过程中存在大量积压,导致等待时间长达三年,且结果不确定。2015年药政制度改革后,审批流程透明,每个关键环节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让申报者知道何时能获得审批结果,无论是批准还是需要补充材料。这种清晰的审批流程极大地改善了药品审批的效率和可预测性。

在农业领域,我们也观察到,监管层面正在向药品监管看齐,逐步提高审批流程的透明度和时间明确性。其他某些目前还缺乏明确规定的领域,企业作为先行者需要与监管机构积极沟通,以确保合规,推动行业标准的建立和完善。

方昕:关于创业者的股权分配,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块,您有哪些建议?

汪晓燕:股权分散并不一定是问题,关键在于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决策者。举个例子,两个股权比例相同的创业者往往会导致问题,因为这可能导致决策僵局。只有极少数情况下,两位创始人能够平等地持有股份并成功合作。尽管有极少数成功案例,但大多数情况下,股权过于集中或分散都会带来问题。

早期设定清晰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对于维持公司文化和避免内部冲突非常重要。对于初创企业来说,由于资金有限,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是一个挑战,常常需要通过“画大饼”来激励团队。创始人需要确保他们的愿景和战略被团队成员理解并接受。如果创始人和团队对公司的愿景和战略理解不一致,可能会导致混乱。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引进外部人才时,如果公司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不够清晰,可能会导致文化冲突和内部问题。明确的股权架构、激励机制和清晰的组织文化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建议创业者在公司早期确定这些原则,并持续不断地贯彻实施。

投资人的“坑”



方昕:您怎么看投资逻辑与政府 LP 招商诉求的矛盾?

汪晓燕:GP在募集资金时需要考虑一些关键因素,特别是与地方政府合作时的招商问题。GP在拿钱时必须明确自己是否有能力满足地方政府的招商要求,特别是在投资领域是否与当地条件相符。例如,如果一个地区明显不适合发展生物医药行业,但地方政府突然表示想要发展该领域并要求GP进行投资+招商返投,这将给GP带来巨大挑战。地方政府对扶持领域的偏好变化,也可能导致政策的不连贯性和不稳定性,给GP的投资决策带来困难。GP在募集资金时需要谨慎考虑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条件,确保投资决策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避免因政策变化而陷入困境。同时,GP也需要对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有深入了解,以确保投资能够落地并取得成功。

创业者与投资人合作



方昕:关于创始人与投资人的合作策略,您有哪些建议?

汪晓燕:在股权方面,要区分小股权投资和控股型投资。小股权投资相对更常见,这与国内投资人队伍的特点有关。许多投资人并非是成功的创业者转型而来,他们更擅长提供建议和帮助,而不是实际经营。对于控股型投资,通常由资深创业者进行,他们有实际经验,知道如何操作。有时,小股权投资者可能会因为公司需要而不得不亲自上阵。

方昕:关于风险评估和管理,您如何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如何给创业者传递风险评估?

汪晓燕:在投资前,我们会对市场规模、技术领先性以及竞争关系进行详细分析,以预测最坏和最好情况,从而对可能遇到的困难有一个预先的了解。投资后,通过董事会、股东会和定期走访等方式进行实时的投后管理,以掌握企业的真实状况。

对于被投企业,我希望创业者能够清楚地管理现金流,知道何时需要融资,何时资金紧张。创业者应该诚实地管理预期,而不是强撑着表现出一切都好的样子。一直能够达成预期的创业者可以增强投资人的信心,无论是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这种透明度对于建立信任至关重要。

风险评估、投后管理、现金流管理和透明度是投资成功的关键因素。我们鼓励创业者诚实地面对挑战,了解财务逻辑,并与投资人保持开放的沟通,以增强信心和保护企业的长期发展。

方昕:创业者如何把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投资人能提哪些市场资源或者行业经验来帮助商产品商业化?

汪晓燕:创业者需要积极地跑市场,像我们投资的天鹜科技一样,通过与各个潜在合作伙伴的接触来发现真正的需求,并迅速判断自己的竞争力。创业者需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并与现有服务提供者相比较,以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创业者才能不断探索并明确自己的边界。许多创始人在商务拓展(BD)上表现得盲目,看似忙碌地与不同公司谈判,但实际上项目管理、研发管理和BD管理完全脱节,导致无法落地。有些创业者虽然谈了很多合作,但没有跟进,也没有分析自己的优势,这可能导致项目无法落地。

如果我们认为一个项目有吸引力并且我们能够有资源进行赋能,这是我们考虑投资的要素之一。

方昕:比较靠谱的投资人能提供什么?

汪晓燕:投资人不仅要理解技术,还要能看到技术的广阔前景,并愿意投入资源,包括行业和人脉资源,帮助企业对接客户和促成合作。投资人的行业资源或经验很多时候能帮助到企业,但有时投资人声称的资源并不能有效对接。

在当前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企业融资可能需要接触数十家甚至上百家投资人。建议创业者在投资人进行尽职调查的同时,也应该对投资人进行反向尽职调查,以确保找到最合适的投资方。总的来说,投资人在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结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经验、资源和行业知识对于企业的成长也非常重要。

未来展望



方昕:生物技术创业和投资的未来,有哪些展望?

汪晓燕:AI是一个底层技术,能够与各个领域结合,带来重大的创新和变革。例如,AI在蛋白功能领域已经超越人类现有能力,这可能对科学研究和医疗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合成生物学方面,像分子动力学和在线传感器这些技术又能够收集数据,为AI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提供基础。

对投资的热爱和对世界的好奇心,是投资人最需要的特质。通过持续学习和探索,能够发现并支持那些能够带来行业变革的创新技术。

钛资本研究院观察



什么科创项目值得救?在什么阶段去救?有三个关键时刻值得关注:第一次救助的关键时刻是当科技创始人或科学家意识到自己处于困境中,而不是外界不断警告他们避免陷阱。这种自我认知是救助的起点。第二个关键时刻是创始人在困境中开始尝试自救,他们不顾困难,准备爬出困境。即使他们可能再次失败,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救助时刻。第三个关键时刻是创始人在努力自救但未能成功后,向外界请求帮助。在这时,外界的帮助方式和态度至关重要,不当的援助可能会造成更多的困扰,导致他们再次失败。经历了这三个阶段后,创始人对自己的能力和局限会有更准确的认识。这种自我认知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成功至关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