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祚坤:做艺术要有情感关照

[复制链接]
查看1108 | 回复0 | 昨天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余祚坤 Yu ZuoKun
艺术家、雕塑家。
1979 年出生于福建省宁德市,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毕业,中国当代艺术家、雕塑家,现居厦门。
2018 年国家大剧院举办个展“京韵·余祚坤戏曲雕塑艺术个展”。2016 年“生·息”个展 ( 厦门·DHOUSE)。2017 年群展“ViVi 的颜色三人展”( 北京什刹海之源 )。2019 年“意象东方”雕塑展 ( 北京农展馆)。2021 年、2022 年国家大剧院“凝固的旋律·国家大剧院第二届雕塑作品展邀请展”。2024 年“余祚坤漆艺雕塑艺术展”,中华世纪坛·北京。


雕塑家余祚坤最著名的一次展览是在北京中国国家大剧院。那一次名为《京韵》的展览,他将戏曲作为创作题材,其作品以写神为主,重视雕塑整体气象的气韵生动,并以写意、夸张、象征等鲜明的造型语言雕塑对象,在静态的雕塑与动态的戏曲之间把握着微妙的平衡。




他的作品在塑造上注重保留拿捏塑形的痕迹,这种凹凸隐显的肌理和瞬间形成的塑痕,营造出一种意象之境,体现了艺术家独特的造型观和审美情操。余祚坤正是以“得意而忘形”的写意手法将戏曲表演中的“刹那”凝固为永恒。





余祚坤的创作根植于自身的人文背景,在身处当代的时代背景下,去学习与创作。东方的人文艺术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生命、情感、自然的关照,它的着陆点在哪里,是他关注和思考的创作方向。
余祚坤介绍说,他出生在福建省宁德市的一个小乡村里,村镇里每个村都有一个戏台,而童年的记忆中跑村看戏是儿时的娱乐之一,世界是一个大舞台,而小小的舞台是一个大千世界。余祚坤作品中包括了戏曲系列作品、漆艺山水、陶瓷、木雕作品。戏剧本求将人生搬上舞台,但有假戏真做和真戏假做之别。世界即舞台,人生即戏剧。



中国的戏剧是假戏,其特别精神可用四字说明,即“抽离现实”,超越时代视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不应有隔,但从中国戏剧来说正好相反,中国戏剧的长处正是其与真实有隔,游戏三昧、抽离现实,重在神韵。
余祚坤最近一次在中华世纪坛展览的作品《武圣》,是他戏曲雕塑系列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在他儿时的记忆中,关公是每个小男生的人生榜样,在儒家被封为“武圣”,在佛家被封为“伽蓝护法神”,在道家被封为“关圣帝君”,而民间则是受百姓敬仰的“武财神”。作品创作以写神为主,没有明显的五官,而是无相及万相,千人千面,作品追溯那种可以守护世间万物生灵的力量。



它是一份生命,一念三千,一念一世界。作品《南天王》来自未来旧的灵魂,也是出现在指缝里的人和记忆,是生命永生、永恒。《四季的旋律》,是代表着春夏秋冬的 4 片漆艺叶子,是艺术家用玩的心态花了 3 个月时间制成的趣味作品。绿色叶子代表生意盎然的春天,红色叶子是生长旺盛的夏天,红里透出金色是收获的秋天,天青色带着白色印迹则是蛰伏收敛的冬天。春夏秋冬,自然轮回,观一叶而知时空的运行。
他还计划完成雕塑作品《西天王》《北天王》,与已经创作完成的《南天王》《东天王》一起,组成四大天王系列,这是他对中国人文系统的致敬。



“当代中国已经成为宽容仁厚的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标杆,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我试图找寻根植在乡土的人文记忆,和在工业现代化的时代,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还有我不知道的遥远时代,先行到未来的那些中国特点的痕迹和印象。”艺术家如是说。
Q - 北京青年周刊

A - 余祚坤


Q 你为什么会以戏曲作为创作题材?A 在我的家乡,每一个村子都会有戏台,戏曲是我非常熟悉的艺术表现形式,戏曲语言音乐化,动作舞蹈化,不仅仅是画面,把人生搬到舞台上,假戏真做,成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就像我们解释我们的中国画一样,点到为止。闽南地区是海洋文化,是中国最早跟世界沟通的门户,它的整个社会架构是宗族性,每个村庄都会有庙有厝,渔民出海风险很大,所以村里都供奉着神仙。人们的信仰庞杂,某一条河、某棵树,某个石头,某个做过贡献的人,都可能成为我们信仰的对象,祭祀也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祭祀便会请戏。所以我的记忆是由一串串戏曲串起来的。
Q 你怎样看你创作中的材质?A 艺术家是在自身人文思考时间脉络中进行创作的,那是创作者生活的当下。我小时候放过牛,犁过地,放牛的时候牛蹄踩到了泥巴,用犁翻泥的时候,泥所呈现的状态是养育万物的状态。做雕塑我是用泥巴进行创作的,怀着对泥土的敬畏,不自觉地去呈现泥土的生命。很多作品是妙手偶得,所以我的作品量是极少的。我开始使用很重的铜材质,后来又转向综合材料,使用大漆和麻,以及矿物质,比如金、银。目前没有人像我这样使用大漆,当人们停留在用大漆创作平面作品的时候,我开始用大漆做雕塑。漆文化它是穿越千年的传统文化,创作将让它在当代艺术语系中有新的表达语言。作品以生漆的自然色泽“漆黑一片”对话水墨色泽“墨韵”,加入不同的矿物质(如金、银、铁砂、金刚砂,面粉和瓦灰等),它的质地是活的,不断变化和未知性。作品《月脊》在冬山如睡的基础上,更将月境下,冰雪消融“冬春”季节更替时间呈现表达。山峙川流,构筑千年风化的石狮,苍茫中,带着时空的光泽。《晨曦》苍翠如滴中含着星点露珠的晨阳,静谧、幽深。这些都是综合材料所成就的。
Q 你怎么看你作品中的东方韵味以及表达?A 西方的人文艺术更像太阳,那种耀眼的视觉冲击,一下捉住人们的眼球,去表达个体的诉求;而东方的人文艺术更像月亮,不以视觉为主导,更探寻的是修身,超越自我。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中对文学艺术提出东方境界和意境的论述,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我在作品创作上提出“镜中之镜”的艺术语系,将绘画介入雕塑,大道至简,点到为止,以植物大漆、金、银等为材料进行创作,绘画部分脱离雕塑立于空中,形成另一件作品。一件作品形成多个意境,更意象表达东方自然之道的哲学和艺术情缘。传统是一个巨人,我们有幸站在巨人肩膀上面去创作。
Q 你怎么看当下,现代的科技进步,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你带来哪些改变?A 从当下出发,学的是“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做起来才悟到,也是知在前方。从社会具体情景中走出来,独立反思自己知道什么,是我学习中国人文、文化艺术创作而发掘出来的泉眼。观者,乃是要破除对有形体事物,以及对言说正确与否的执着,融贯,才开始用物外的视野跨越现实的拘束,从而行至未来。自然并不是没有机器或者现代的工业。人工智能开始进入当代生活,而在时代的推移中,在跨时代的艺术创作中,进入我的凝思的,正如千年前的庄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蕴含于中国传统人文对抽象的未知陈述,那种思维不及的超越性,跨时空维度以一种共鸣呈现于当下生活中。而以我愚见拙行,则是尝试着找寻时间的留尘中那鸟之行空、游鱼于水去留无迹,时空的过去、现在、未来,那肉眼不可察觉的晨曦中依稀、飘渺存在的痕迹,让作品记录时光的真实印记,记录记忆深处那未知独特的生命物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流转才不断丰富时间的饱满。
Q 你对作品有哪些期待?A 作品是时间的艺术,我一年能够完成一件作品就很开心。时间的融贯感为作品赋予了新的可能。它是一个来自未来的旧的灵魂,也是出现在指缝里的人和记忆。它们与过去紧密相连,一如细节上,人和材料触碰后的时间痕迹。从中感受到的生长于这块土地的价值观和习俗,诉说着未来的秘密——可能就在过去的时间里。做雕塑是一个体力活,没有什么比“干活”更真实的体验了。每个做艺术的人都是有野心的,都希望成为超越这个时代的艺术家,我更希望通过“做”来把我心里所想融入到我的作品当中。

[color=rgba(0, 0, 0, 0.9)][color=rgba(0, 0, 0, 0.9)]张娜 [color=rgba(0, 0, 0, 0.9)]编辑 韩哈哈[color=rgba(0, 0, 0, 0.9)]资料提供受访者


张雨霏 蝶变之后



刘若望 艺术行者的漫谈



王羽佳:探索不止 恒动不息



汪顺:年龄只是数字 实力说明一切



王欣瑜:保持初心,享受比赛和网球本身


张澍田:做人、做事、做学问



[img=100%,49]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1260ce9a1b93b32d6bfaf7cb4094b841~tplv-tt-large.jpeg?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36950335&x-signature=aRfcMbvATp6YWBw4FqAyd%2B7p90g%3D[/img]


点击以下封面,一键下单新刊

「 2025年1月2日 张雨霏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51

主题

349

回帖

12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