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真正的隐者
往往并不在意环境的影响
美食又何尝不是如此?
就像这里,摆了18年
没有门面,没有店招
却成了小吃街里的人气烧饼摊
有人说,这是峰峰最好吃的烧饼
从手工小吃一条街的东口进入,径直向前走200米左右,就可以看见个烧饼摊,一辆三轮车,一个大缸炉,一块大面板,还有各种各样的工具、配料,这就是烧饼摊的全部家当。
店主夏德友今年46岁,样貌憨厚友善,当我们走近摊位,他正从大缸炉中取出新鲜出炉的烧饼,热气飘散,香味四溢。“我是地道的安徽人,初中毕业后开始跟着姐夫学习缸炉烧饼的手艺,辗转过很多城市,2004年来到峰峰,干烧饼这行已经三十多年了。”夏德友向记者介绍道。
说话间,夏德友还不停地忙碌着,只见他麻利地从盆中取出一小块面,放在案板上揉搓成长条,再撅成一个个小小的面剂子,放在手掌上双手按压几圈便成了圆饼状,再放入馅料,右手轻转面边,随手一捏就是包子的形状。
随后,他又然后熟练地操起蘸过油的面杖,用力将其擀成长带状的薄面饼,再撒上几粒芝麻,右手如蜻蜓点水般在糖稀水碗中一蘸,左手轻巧一抿就是鞋垫的形状,接着胳膊在空中一转,右手便可顺势将饼贴入火力旺盛的缸炉之中。
刚刚贴制的一炉烧饼,在高温的烘烤下已经有点泛黄了,夏德友介绍说:“缸炉烧饼对火候的要求特别高,温度低了沾不上炉壁,温度高了容易烤糊,我学了将近一年才完全掌握这门手艺。”
不一会儿,烧饼混合着芝麻、面饼和油酥的香气扑面而来。夏德友用火剪将烧饼夹出,刚刚烤制出来的缸炉烧饼,个头大、芝麻多,由于刚出炉,气体膨胀把烧饼撑得鼓鼓的,单单一个烧饼吃下去,估计就能顶一顿饭。会吃的食客一般都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大快朵颐,层层酥皮绽放开来,又热又香,油而不腻,酥而爽口。
与其他烧饼摊不同,夏德友的缸炉烧饼只有甜咸两种口味。咸口的馅料秘诀在于手工自制的油酥,他每天从早市买回新鲜的猪肉炼成猪板油,再掺入葱花、姜等佐料,按照比例加入盐、十三香等调味佐料,搅拌均匀,这样一盆香喷喷的油酥就做好了。五香味的咸烧饼是大多食客的选择。
夏德友家香甜酥脆的甜口烧饼深得小朋友的喜欢。“配料时,需要在白砂糖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面粉,别小看这一步,这可是白糖和面粉在热炉中实现均匀融合的关键。”夏德友说道。
当冒着热气的烧饼从缸炉中夹出,外酥内脆,芝麻在唇齿间里爆开的醇香,再加上馅料特有的滋味,令人胃口大开。“我对烧饼的用料丝毫不含糊,每个烧饼都撒上足够多的芝麻,如果芝麻的量不够,直接影响到口感和香味,虽说芝麻贵了点,但为了保持口味的纯正,绝不会偷工减料的。”夏德友笑着说道。
传统的缸炉烘烤技艺,纯手工制作的生产流程,再加上现烤现卖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它的产量不能与现代化生产车间等同。据夏德友介绍,他每天最多只能卖三百个烧饼,因此有些老食客只能提前发微信预订。
一道纯正的美食小吃,可能会经历数百年的传承、演变,缸炉烧饼亦是如此。夏德友靠着做缸炉烧饼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如今,二十多岁的儿子继承了他的手艺,在轻工街附近设了一个摊位,新的“鞋垫儿”烧饼故事正在续写。“我特别喜欢峰峰,这是个非常包容的城市,也非常开心自己做出的烧饼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如果有机会,我想一直在这干下去。”夏德友笑着说道。
一座小城,有数不完的美食
一份美食,有道不尽的故事
街边、深巷
隐匿在峰峰街边的这家缸炉烧饼
用真心做出的味道滋养着峰峰人的胃
峰峰也用同样的热情
成为了异乡人漂泊的港湾
来源:微观峰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