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公布2023年获奖名单,柴继杰、周俭民、赵忠贤、陈仙辉、何恺明、孙剑(已故)、任少卿、张祥雨等8人获此殊荣。其中,西安交通大学校友孙剑(已故)、张祥雨因提出深度残差学习,为人工智能做出了基础性贡献,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西安交通大学两位校友获2023未来科学大奖。
孙剑,1993—1997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97—200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2000—2003年在西安交通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2003年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2016年7月加入旷视科技任首席科学家和旷视研究院(Megvii Research)负责人;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首任院长。
张祥雨,2008—2012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2012—2017年在西安交通大学与微软亚洲研究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现为旷视研究院基础模块组负责人。
深度神经网络推动了人工智能的革命和发展。其中,增加神经网络的深度是在许多人工智能应用中带来突破性进展的关键。获奖团队提出了深度残差学习,使神经网络能够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获得以前难以实现的能力,促成了多个突破性的成果——包括AlphaGo,AlphaFold和ChatGPT。
据悉,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由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做出杰出科学成果的科学家。2016年至今,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35位获奖者,他们均是来自生命科学、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极具成就的科学家,做出了原创性且产生了巨大国际影响的研究工作。
(西安交通大学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