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4,权威专家预测汽车行业5大走势

[复制链接]
查看5211 | 回复3 | 2023-12-25 10: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即将划上句号,在这一年,价格战从年头打到年尾,各种挑战与变化不断。不过,2023年,新能源汽车依然推动产业加速奔驰,产业链也展现了强劲的韧性。
即将到来的2024年,汽车行业将迎来哪些机遇与挑战?产业又将如何变化?
对此,《中国汽车报》邀请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吴松泉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宗巍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展望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01
汽车市场走势预测

付于武:车市与GDP等国民经济指数强相关。国民经济好、GDP高,汽车的发展形势才会好。原来汽车市场增幅是两倍、1.5倍的GDP增幅,而近两年全年车市增长低于GDP增速,也说明了国民经济不够景气,内需增长乏力,因此对明年的车市不能说是很乐观,应该是审慎乐观,总量比今年略有增长。
叶盛基:从目前看,汽车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健地发展,总体趋势稳中求进、向上向好。但内需乏力等问题仍存,所以对2024年汽车市场还是保持审慎乐观。预计2023年车市总量会在原有基础上,保持基本的稳定和微增长。因为现在基础体量很大,所以要实现增长,毫无疑问就要多方挖潜内需,强化内需动力,同时努力实现出口发展可持续。
吴松泉:2023年我国宏观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汽车销量将创历史新高,但是也要看到2023年车企降价促销以及出口对需求的带动作用是较强的,而价格战对企业利润的侵蚀非常严重,这种以价换量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展望2024年,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扩大内需放在突出地位,明确提出要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预计明年促消费政策有望延续,汽车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但我国经济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应用将为新能源汽车市场长期增长奠定重要基础,明年汽车尤其是智能新能源汽车供给更加丰富,性价比提升,海外需求旺盛将推动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判断,预计2024年汽车销售将在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将回落至5%以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过1100万辆,增速将低于2023年。
刘宗巍:2024年中国汽车国内销量将趋于平稳,或可实现微增;同时出口销量预计还会有一定增量,成为总体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且自主品牌在出口产品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不过出口贸易模式必将面临日益严苛的种种限制,车企必须加快海外布局以实现更好的全球化发展。
崔东树: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将迎来平稳向好的走势。2024年也是汽车市场的大年,因为明年春节比较晚,明年春节之前的消费会比较旺盛,会对汽车市场带来比较好的拉动效果。


02
新能源汽车继续走高?

付于武:明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还会进一步增长,但增长速度会比这两年低一些,不会再有翻番、50%增长这么大的增速。但明年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之下,总量还会上升。
叶盛基:对于明年新能源车市来说,除了保持现有的政策有效地落实贯彻外,重点还是应该在限购的城市放开,和进一步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推广应用。部分特大城市完全放开有困难的情况下,也要积极努力和贡献——大幅放量。同时,要推动城市公共领域的电动化率,大面积普及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广大的四五线城市、发达地区乡镇也应该积极推动公共领域电动化。预计明年新能源汽车将在今年的基础上继续增长,增速或将达到20%。
刘宗巍:随着基数的增大,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速会有所放缓,不过市场渗透率将继续扩大,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绝对数字将再创新高,对燃油车的替代进程仍在加快。具体有以下趋势:一是新能源产品将在千万辆级的A级乘用车主流市场加快拓展,二是增程和插混产品将加速投放、继续增长,三是电动汽车在出海产品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高,并在更广泛的国家/地区市场取得不错的销量。
03
合资品牌何去何从

吴松泉:伴随电动智能化发展,自主品牌率先发力,智能电动汽车技术相对领先,产品竞争力更强,量产落地进度更快,传统外资品牌在燃油时代积累的领先优势正被削弱。从整体上看,主要传统外资品牌新能源汽车发展滞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新能源汽车业务尚处于亏损期,产品竞争力不强,未预料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等,最主要的还是战略调整滞后。从未来发展来看,主要传统外资品牌在整体市场规模、资本积累、品牌价值、全球产业布局等方面仍具有综合优势,部分外资电动化技术基础也很深厚。一方面,合资品牌正通过完善在华布局和强化本地研发,加快组织结构调整,适应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中外合作模式也有望迎来2.0时代,中方凭借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合作地位大幅提升,部分中外企业双方加强在研发、技术、品牌、出口、供应链等方面的合作,改变了合资以来的外资单向输入模式。
刘宗巍:整体来看,合资品牌此前针对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前瞻投入不足、行动速度迟缓,导致其至少未来几年内在中国市场都将面临严峻挑战。预计2024年仍将是合资品牌非常艰难的一年,其市占率还会下降。市场份额萎缩的局面后续能否扭转,取决于合资品牌当下的行动:那些充分利用中国本土的各类创新资源,精准定义、合理策划、高效研发、并快速投放智电新产品的外资企业,有可能止跌回暖;反之,“大象转身”的困难将使更多的合资品牌趋于边缘化。


04
车市更卷?

付于武:一个字说今年的车市就是卷,而明年会更卷。因为产品高度的同质化,拉不开距离,所以就导致必须得卷,加上内需又乏力,所以明年汽车行业的竞争将是非常激烈的。
叶盛基:内卷已经引起行业的高度重视,内卷也说明了我们产业发展一定程度的不健康状态,企业无奈降价不利己也不利人;希望明年能努力避免价格战,企业保持更加理性的态度,基于企业不断强化内功、不断创新,提高运行绩效、降本增效,提升产品性价比,从而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吴松泉:2023年以来,大量车企尤其是新能源车企开启持续的“价格战”。与以往行业降价行为有所不同,此次价格战覆盖范围广、降价幅度大,对市场和产业影响深远。价格战将加速优胜劣汰,促进产业格局加快调整。根据调研,年销40万~50万辆左右是新能源车企盈亏平衡点,随着市场规模及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将有更多优势企业借助规模效应实现盈利。另一方面,企业在降价之外,也正采取多种策略积极应战。从设计、技术和服务开展差异化竞争,发力细分赛道;依靠技术和产业链优势,通过出口获取更高利润。2024年,各车企在产品、技术、营销、服务等多方面的竞争也将加剧,头部企业领先优势进一步加大。汽车价格战仍将持续甚至变得更加激烈。
05
新势力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

吴松泉:2023年以来,陆续有大众集团入股小鹏汽车、Stellantis集团入股零跑汽车等新势力整车企业,也有大众集团投资地平线、中科创达、国轩高科等零部件企业。中外企业围绕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展开了多种合作。此类中外企业合作,本质上是各取所需,优势互补。一方面,跨国车企可借助中方已有的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及供应链体系,加速电动化、智能化进程,提升在华竞争力。另一方面,新势力企业借助跨国车企的品牌优势、制造和技术优势、国际化渠道和经验,更快实现全球市场布局;也可凭借大规模的资金注入,改善自身资金状况,以及技术导入和合作,保障业务的良性发展,对于新势力企业提升有较好助力。
崔东树:外资投资新势力实际上作用并不大,从以往外资投资一些企业之后表现就能看出来。外资的进入并不一定能带来技术的提升,产品的品质或者消费认可度的提升。因此,对于新势力来说,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企业的提升与高质量发展。
文:赵玲玲 编辑:黄霞 版式:王琨






给小编加个鸡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oney | 2023-12-26 00: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支持楼主,支持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姜小黑61 | 2023-12-26 0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必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爱喝水的姑娘 | 2023-12-26 09: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我支持评论下,会为我涨涨经验,我要好好支持下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