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心事⑥|不让手机阻断亲子之间的“爱”

[复制链接]
查看5044 | 回复0 | 2023-12-17 14: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响

芒果TV上播出的《星星知我心》这集心理剧,非常真实地反映出当下横亘在亲子之间的常见矛盾以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痛点话题。故事的开篇由一部手机引发“母女大战”,妈妈本以为用保险柜锁住手机,就能让孩子好好学习,可没想到爸爸又背着妈妈给女儿买了第二部手机。影片一开始,就把张力拉满,也真实再现了当下众多家庭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小主人公星星从小就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别人家的孩子”,妈妈为了把星星培养成才,自孩子出生就辞去了工作,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孩子的成长中。小星也很乖巧,用自己的优秀成为了妈妈眼中的骄傲。但上了初中后,星星的成绩退步,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妈妈的指责与不满。在妈妈的眼中,星星的爱好、梦想都是“玩物丧志”;在星星眼中,妈妈对自己各个方面的关心都成了“控制”。母女之间的矛盾也由此愈演愈烈。

如果您家里有正值青春期的孩子,那么,从这部短剧中,是不是也看到了自己家庭的影子?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从一线心理工作中,我也发现,手机也同时成为了家长口中最大的“敌人”。手机依赖、游戏成瘾等话题,经常出现在我的心理咨询室里。每每遇到这类问题,我想更迫切地还不是去思考如何“堵”住手机,而是更好奇地想要探寻孩子依赖手机背后的心理诉求。

从大量来访的学生案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孩子依赖手机大体有以下三种原因:

第一种是逃避现实压力和受挫体验。在影片中,我们看到妈妈总把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但对于孩子的爱好、梦想等其他方面却少有关注。星星在进入初中后,本就遭遇到学业受挫,而妈妈的指责和不满更加重了星星的心理负担,所以手机在此时就成为孩子逃避现实压力、放松精神的一片“静心场”。她逃避的不仅仅是学业,还能规避掉自我价值感丧失的心理负担,至少在手机游戏中,她才不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第二种则是交友的手段。这个时代的孩子是手机、网络的原住民,他们从一出生就生活在信息时代,所以用符号化的语言、信息化的工具交流,是他们特别熟悉的方式。很多孩子会通过手机游戏找到与伙伴的共同语言,进而增进关系。

第三种则是用手机作为“报复”父母的手段。在影片中,星星提到,“爸爸的庇护似乎成了对抗妈妈最为有效的工具”,而手机恰恰成为父母育儿理念的一个分歧点,星星在手机使用上和爸爸形成同盟,来对抗妈妈日常对自己的控制和管束。

针对以上原因,结合这部影片,作为父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如何不让手机阻断亲子之间爱的连接。

首先,要保护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激发孩子在真实世界的兴趣和体验。正如影片中的星星喜欢乐高,立志成为乐高工程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由衷地欣赏孩子,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学业成绩并非评价孩子的单一维度,一个个体的优秀会在很多方面呈现。父母要多去看到孩子不同维度的优点,并表扬它、鼓励它、强化它,从而带动孩子对自我的认可。当一个人的价值感大大提升后,他才对未来、对自我更积极、更悦纳、也更有希望。

第二,了解孩子的真实心理诉求,在真实环境中为其创设条件。当孩子有手机依赖苗头时,家长不要着急“堵”,因为过激的“堵”破坏的是亲子关系,就像影片中的妈妈,把手机扔进水里,擅自进入女儿房间搜出手机等行为,都大大破坏了亲子之间的信任。此时的父母应该先了解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如学业受挫、交友受挫等,然后结合孩子的诉求,提供相应的具体策略,比如除了手机游戏,运动也是一种很好的交友方式,能够引发彼此的共同话题;又或者和孩子聊一聊如何看待友谊等。

第三,家长之间的分歧甚至矛盾,不要让孩子背锅。在育儿的道路上,夫妻双方有不同意见是很正常的,这个要在私下完成沟通、讨论,而不是当着孩子的面去争吵,更不能像影片中的爸爸一样,妈妈已经没收了手机,爸爸却背着妈妈偷偷再给孩子买一部。这会破坏掉孩子对家庭的信任感,或者让孩子有机可乘,拉拢一方成为对抗另一方的手段。

最后,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学习放手和信任。当孩子犯错时,不是着急去指责、或者拿出承诺书讨伐,这会增加孩子的羞愧感,而是要允许孩子有试错的机会,和孩子一起讨论错误背后要承担的代价,以及可以怎么修正。当孩子被爱和信任抱持,有底线教育的把控,学习并掌握改错策略的时候,这个孩子才会更加积极阳光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李响,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心理教师、生涯指导师;北京市海淀区心理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中小学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常驻咨询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